科学防控 | 请看北京疫情防控指引
发布时间:2020-02-15 21:0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防控指引
市内公共交通防控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适用于公交、地铁、出租车、其他类型营运车辆及候车区域等公共场所。
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应服从、配合公交运输单位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乘客,不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乘客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佩戴口罩。
2、不要触碰口、眼、鼻。
3、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4、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
5、外出衣物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
会议防控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适用于举办会议期间的疾病防控。
一、会议场所的选择
选择可以保持空气正常流通的会议室。室内空气流通和有足够新鲜空气供应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在疫情流行期间,应优先选择开窗通风的会议室,原则上不要选择无窗户的会议室。
双侧有窗户的会议室应在会前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会议期间在保持室内温度情况下,尽量开窗通风,形成空气对流加速新鲜空气的流动。
单侧有窗户的会议室应在会前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必要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确有需要在无窗户的会议室开会时,要确保会议期间集中空调正常运行,应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二、会议规模
在疫情流行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举办大型会议,如必须开会建议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或将大的聚集会议拆分成小型会议,减少每个会场的聚集人数,避免不同会场之间的人员流动。
会场内座位的摆放尽量增加间距,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m,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m2/人(参照WHO每人间距不少于1米的要求)。
所有会议应尽量控制参会人数,提供会议场所的单位或部门应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中关于室内新风量不小于20m3/(h·人)的要求计算参会人数。
三、会议人员
在会议场所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岗,提供一次性口罩,供参会人员使用。
会议场所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得带病工作,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会议举办方应登记当次会议所有与会人员联系信息,以便必要时开展追踪监测。
四、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根据需要对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键、楼梯扶手、收银台表面、餐桌表面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2、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进行配制和使用。
五、生活和卫生设施保障
1、会议举办场所尽量减少公共用品的使用,建议参会人员自带杯具。
2、提供足够的免洗手消用品,洗手间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
集体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防控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体单位。
一、开工前的防控准备工作
1、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四方责任,制定完善本单位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工到人。
2、招工时应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居住地和健康情况。对来京人员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对已在京人员要每日了解健康状况。
3、对集体来京务工的人员,用工单位可采用专车专列接送。
4、单位应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参照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要求),对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5、要做好物资准备,包括体温计、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开工后的防控工作
1、提供集体住宿的用工单位要尽量降低人员住宿密度,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培养人员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3、宿舍、食堂、厂房、办公场所、厕所等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全新风运行。
4、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三、出现疑似病例时的防控措施
1、发现职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其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4、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人员,应接受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预防性消毒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食品用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高校防控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适用于各类高校。
一、开学前的防控准备工作
1、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四方责任,制定完善本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责任到位,分工到人。
2、提前了解外地返校师生的相关信息和健康情况。
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师生要进行重点关注,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从到京当日满14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症状后方可解除。
对其它地区返校师生要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
对于已在校的师生要每日了解健康状况。
3、学校应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参照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要求),对来自或经停湖北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师生和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学校医疗机构应设置隔离观察区(室),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4、为师生提供“慕课”“空中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内容,并督促师生合理安排网络学习。
5、要做好物资准备,包括体温计、必要的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
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
1、组织两周内有对来自或经停湖北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师生,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每日上下午各测量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报告校医院,到京之日起医学观察14天期满后方可上课。
2、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
3、开展因病缺勤监测,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师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健康状况。
4、教室和宿舍保持清洁,加强卫生管理,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建议全新风运行。
5、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
6、合理安排教学,减少聚集性活动,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
7、每日对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重要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三、出现疑似病例时的防控措施
1、发现师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师生(包括与疑似病例接触的师生)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工作人员指导下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4、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师生,应接受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四、预防性消毒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食品用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公共场所防控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适用于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馆、影院、KTV、网吧、公共浴池、体育馆、展览馆、候车大厅等公共场所。
一、保持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通
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系统运转正常,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公共场所营业开始前或结束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多运行1小时。
二、设立体温监测岗
在公共场所入口处设立体温监测岗,对宾客进行体温测量,必要时进行复测。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宾客要及时劝返。
宾馆、酒店在宾客办理入住手续时应询问其14天内曾到访的地区,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宾客要予以重点关注,为其提供医用体温计,每日询问并记录体温。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宾客要协助其及时就近就医。
三、公共场所实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本,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医用口罩及时就医。
工作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佩戴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四、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
1、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洗手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增设有害标识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
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4、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限制人流密集、流动性大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如影院、网吧、KTV等)开放。
5、宾馆、酒店应为入住宾客提供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
五、做好宾客的健康宣传工作
在醒目位置张贴并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告知宾客服从、配合公共场所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乘客,不应进入公共场所,并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佩戴口罩。
2、不要触碰口、眼、鼻。
3、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4、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
5、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六、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公共用品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购物车(筐)、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 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餐(饮)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钟。
5、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旅行者防控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私人或商务旅行者。
一、出发前
1、国内旅行可首先查阅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报告情况,以及旅游建议。同时可拨打当地12320卫生健康咨询热线询问当地防控建议。
2、国际旅行可查阅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海关总署网站或目的地国家的官方网站,了解目的地的疫情发生情况。
3、做好防护物品准备,按照停留时间、旅行地卫生设施状况等,准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
4、患有慢性疾病、60岁以上老人,出发前应首先对自我健康状况作出评价,慢性病发作或罹患其他急性疾病的一定要避免前往疫情发生地。
二、旅程中
1、要配合铁路、民航、客运等交通部门健康检查的要求,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终止旅行。
2、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汽车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佩戴口罩并向司乘人员或领队/导游报告,寻求帮助。
3、到达住宿地后要按照当地政府部门各项防控措施要求,配合开展健康检疫,做好个人防护。
4、在当地旅行时,最好不要前往宠物市场,以及任何动物制品市场,特别是有畜禽屠宰的市场。
5、要勤洗手,每次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至少要用水冲洗20秒。如果你的旅行地不方便洗手,应在饭前、便前便后以及触摸眼、口、鼻时,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6、当打喷嚏、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或衣袖遮住口鼻。
7、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该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及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行动不便,可拨打120寻求帮助。与他人接触时要首先自己戴上口罩,并尽可能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三、返回后
1、返回后应自我医学观察14天,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每日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2、若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到访的地方,以及是否接触过动物等流行病学史。
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本指引仅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公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口罩分类及标准依据
1、名称: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标准依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
2、名称:医用外科口罩
标准依据:《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3、名称:医用防护口罩
标准依据:《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
4、名称: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公众俗称的N95口罩)
标准依据:《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二、口罩适用范围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
2、医用外科口罩
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佩戴。
3、医用防护口罩
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4、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公众俗称的N95口罩)
适用于防各类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三、佩戴口罩场景指引
1、室外环境
在建筑工地、野外郊游等室外环境工作或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例外)。但以下人员除外:参加演唱会、大型赛事等集会的人员,在商业街等室外公共场所可能与他人密切接触的人员,交警、公路稽查等执法人员,公交车站引导员等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有关人员。
室外环境下需要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室内环境
(1)家庭环境
家中无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家中有密切接触者时请参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引》。
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工作环境
处于单人办公环境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
处于多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办公环境宽松、通风良好,且彼此间确认健康状况良好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
其它工作环境或无法确定风险的环境下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3)集体住宿
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高校防控指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间集体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防控指引》等指引落实相关措施后,相关人员可不用佩戴口罩。
(4)其他场所
公众处于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密闭小环境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四、佩戴口罩的其他建议
1、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佩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
4、在佩戴口罩前和摘除口罩后应注意手卫生。
预防性消毒指引
一、消毒原则
正常情况下,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者人群密集性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二、消毒剂的选择
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皮肤消毒可选择碘伏或速干手消毒剂。
三、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注意人员保暖。
2、手、皮肤
以洗手为主,在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建议选择碘伏、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3、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
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5、家用物品、家具表面
经常触碰的家用物品和家具表面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6、厕所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内的表面应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7、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
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8、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可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
9、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
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四、注意事项
1、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包括口罩、帽子、手套和工作服等,配制消毒剂时为防止溅到眼睛,建议佩戴防护镜。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达到消毒时间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2、含氯消毒剂对织物具有漂白作用,对织物消毒时要慎重。
3、用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使用前认真阅读消毒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作用浓度、作用时间正确使用。
4、所使用消毒剂应为经备案的合格产品,应在有效期内,消毒剂须现配现用。
宾馆酒店防控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宾馆酒店(饭店)、普通旅店、招待所、快捷酒店等。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保证集中空调系统运转正常,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二、设立体温监测岗
在宾馆酒店入口处设立体温监测岗,对宾客进行体温测量,必要时进行复测。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宾客,应建议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宾客办理入住手续时应询问其14天内曾到访的地区,对来自或经停湖北的宾客要予以重点关注,为其安排单独区域,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地区宾客接触的机会。同时要为其提供医用体温计,每日询问并记录体温。
对入住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宾客要协助其及时就近就医。
三、实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本,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及时就医。
工作人员在为宾客提供服务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四、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
1、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并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2、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3、洗手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
4、增设有害标识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
5、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6、应为入住宾客提供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
7、在前台和餐厅采取分流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
8、建议暂停宾馆酒店内其他娱乐、健身、美容(体)美发等配套设施的开放。
五、做好宾客的健康宣传工作
1、告知宾客服从、配合宾馆酒店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
2、要告知宾客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应尽快联络酒店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3、在人员较多、较为密集的室内公共区域活动时,要提醒宾客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提醒宾客注意保持手卫生,不要触碰口、眼、鼻。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5、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要提醒宾客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六、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措施
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地面、墙壁、公共用品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公共用品用具严格执行一客一换一消毒。
1、地面、墙壁
配制浓度为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2、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
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餐(饮)具
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 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浸泡,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毛巾、浴巾、床单、被罩等织物
配制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 -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 分钟。
5、卫生间
客房内卫生间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公共卫生间应增加巡查频次,视情况增加消毒次数。
卫生间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卫生间内的表面以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6、拖布和抹布等清洁工具
清洁工具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7、注意事项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引(2.0版)
本指引适用于被疾控机构判定的密切接触者。来自或经停湖北的人员可参照执行。
一、密切接触者
1.要依法服从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接受社区医务人员对居住环境的评估(见附件1)。如果居住环境不能满足居家医学观察,应服从社区医务人员安排,前往集中观察点进行观察。
2.居家隔离期间,密切接触者应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里,使用专用餐饮具,有条件时使用专用厕所。密切接触者应尽量减少与家人接触。拒绝一切探访。
3.密切接触者单独居住,可不戴口罩;在进入和家庭成员共用的空间时应佩戴医用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时,应立即更换。
4.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口罩或手肘遮住口鼻。
5.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以上,可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保持房间空气清新,同时注意保暖。确保共用空间(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
6.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房间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消毒方法见附件2。
7.如果密切接触者为哺乳期母亲,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的条件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8.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有疾病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须经社区医务人员批准后方可离开。
9.每日至少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
10.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疼等),要立即联系社区医务人员,说明自身健康状况,并按社区医务人员的要求就诊。
二、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
1.其他家庭成员避免进入密切接触者房间,必须进入时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接触可能污染的表面、与密切接触者接触后,可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也可用0.5%碘伏溶液,作用1分钟~3分钟。
2.家庭成员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和毛巾等时,将上述衣物放入洗衣袋,不要抖动,避免直接接触自己的皮肤和衣服。使用洗衣皂或洗衣液和清水清洗。
3.家庭成员应配合社区医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并督促密切接触者做到医学观察的各项要求。
附件1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基本条件的判定标准
一、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且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二、居家医学观察的基本条件
(一)无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密切接触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居家条件;
2、配有厨房、厕所;
3、可以开窗通风;
4、具备社区生活支持条件和看护能力。
(二)有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密切接触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居家条件;
2、可以为密切接触者单独安排一间房间居住,且通风良好;
3、有条件者,应为密切接触者提供专用厕所,如共用厕所,应具备自然通风或排风设施,并有足量含氯消毒剂;
4、可以为密切接触者提供单独餐具;
5、具有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
6、具备社区生活支持条件。
三、集中医学观察
任何不符合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均采取集中医学观察。
附件2 日常预防性消毒方法
1、密切接触者单独使用的房间以清洁为主;与家庭成员共用的环境中,可能被污染的家用物品、家具表面每天消毒;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应随时消毒。消毒时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共用厕所应在密切接触者每次使用冲水后,立即消毒。密切接触者专用厕所,每天消毒一次。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内的表面以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3、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4、密切接触者产生的垃圾,如纸巾、口罩等接触口鼻的垃圾,使用专用垃圾袋,清理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洒至完全湿透,扎紧垃圾袋口,作用30分钟。
5、就医交通工具(私家车等)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与家具表面相同。
6、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可能收到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处理污染物应佩戴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7、食饮具消毒方法: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防控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各类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一、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前,应了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别、供风范围、新风的取风口等情况。
二、疫情流行期间,只有满足下列要求之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方可使用:
(一)全空气方式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并在每天空调启用前或关停后多运行1小时;
(二)空气-水方式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须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
(三)已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去除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中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操作,保障运行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三、在疫情流行期间,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四、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应采取下列防控措施:
(一)立即关停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活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二)立即对上述区域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强制清洗消毒。
五、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其他注意事项还包括:
(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确保建筑内所有房间空气流通和有足够新鲜空气供应。
(二)在疫情流行期间,情况许可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三)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
六、消毒方法
(一)过滤器:
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
(二)风口、空气处理机组
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消毒,金属部件首选季铵盐类消毒剂,按说明书中规定用于表面消毒时的浓度进行消毒。非金属部件首选5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剂。
(三)表冷器、加热(湿)器
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按说明书中规定用于表面消毒时的浓度进行消毒。
(四)冷凝水盘
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按说明书中规定用于表面消毒时的浓度进行消毒。
(五)风管
应先清洗,后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金属管壁首选季铵盐类消毒剂,按说明书中规定用于表面消毒时的浓度进行消毒。非金属管壁首选5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剂。
原文转自: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微信
封面图片版权来源:甘肃新媒体集团